中国最高法发布案件情况 侵害妇女儿童犯罪行为呈上升趋势
45 2025-04-05 04:54:27
相信在RCEP推动下,光伏将有望将迈入零关税时代
玻璃可能是限制2021年组件出口的重大因素,玻璃短期供求偏紧。民营企业在政策的倒逼下不断通过技术迭代降低成本,特别是光伏材料的单晶硅制备技术上不断提升。
2.玻璃和胶膜,增长逻辑是行业高增长+部分产能稀缺+寡头溢价。光伏玻璃,由于规模效应、技术资金壁垒等因素,行业集中度较高,呈现双寡头格局,信义光能、福莱特为光伏玻璃巨头,2019年两家占据光伏玻璃接近55%左右产能。就像朋友说的,短线难做,我们还是要中短结合,把握趋势股,没有把握到涨幅30%的莱克电气不可惜,错过了涨幅超112%的比亚迪不要紧,没买到涨幅超215%的长城汽车也着不急!20年年初整理的十大金股,八红两绿,表现还是挺不错的。一方面,从代表厂商捷佳伟创和迈为股份的预收状况来看,均超过其收入的100%,这意味着仍有较多的PERC设备订单尚未交付;另一方面,当前需求虽然在改善,但仍未达到景气的地步,前期投产的设备马上革新概率不大。1、光伏的确定性机会体现在哪里?2、光伏产业链格局整理3、产业链核心标的关注哪些?投资光伏的核心逻辑提到光伏大家第一印象就是补贴。
下图是对国内各电力能源品类的发电成本估计 成本下降带来需求增长的大逻辑之外,国内外政策的持续加码,以及成本下降会增加国内明年平价项目的需求、疫情缓和也会增加海外需求。2)集中度越高,对应毛利率水平越高,比如大全新能源(硅料)、隆基股份(单晶硅片);3)同一赛道的可比公司毛利率存在较大差异,比如硅片环节,隆基股份的毛利率高于中环股份5-10个百分点。因玻璃行业成本差异体现在成品率、良品率等工艺上,而工艺和技术上的差异会通过龙头扩产逐步放大成产业壁垒。
2006年,福莱特率先打破技术垄断,开始光伏玻璃国产替代进程,2012年底,信义、福莱特名义产能分别为2400吨/日、1690吨/日,合计占国内产能的46%,占全球产能的29%,双寡头格局开始形成。由于上游的硅片在2020年将出现产能大幅释放,价格或走低,电池片龙头企业的毛利率有望企稳。2006年以前,光伏市场规模较小,且光伏玻璃的生产具有较高技术壁垒,当时市场由法国圣戈班、英国皮尔金顿(后被板硝子收购)、日本旭硝子和日本板硝子四家企业垄断。随着欧美企业产能落后,成本较高,企业相继面临淘汰,硅片由中国大陆企业绝对主导。
强有力的补贴刺激下,光伏企业不断扩产发展。2019年,中国在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逆变器环节产量占全球比例已分别提升至67%/97%/79%/71%/59%;尤其是多晶硅、硅片和逆变器环节,中国厂商凭借显著的成本优势推动低成本新产能快速扩张,近10年全球份额占提升约30pcts。
当前国内产能占全球产量70%组件环节目前投资成本在1-2亿/GW。2019年信义和福莱特市占率合计达到53%,且2020年有望提升60%以上。由于组件生产环节集中在国内,因此相比于海外设备商来说,国内设备商能够提供更便利的服务,具备相当大的竞争优势。预计到2050年光伏发电总装机规模达到5000GW,占全国总装机的59%。
2013年以前,光伏市场需求由海外主导,2010年开始补贴下滑给行业带来剧烈波动,2013年欧美开始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调查,国内企业受到巨大冲击。光伏组件组件环节对资本要求较低,是我国最先发展的环节,国内产量占比稳步增长。在行业致力于降本的大逻辑下,价格上涨有望全面提升行业各环节盈利水平。电池片的光电转换效率也成为了体现晶体硅太阳能发电系统技术水平的关键指标。
晶科、天合、晶澳分别以9.2%、8.6%和7.1%的市占率占据组件环节前三名位置。作为可再生能源,光伏渗透率提高大势所趋。
根据《中国2050年光伏发展展望》预测,随着光伏成本的快速下降,新增装机规模将快速增长,同时凭借成熟的商业模式和很强竞争力的成本,分布式光伏将成为光伏发展的主要模式。2016年后,中国台湾企业逐步退出,目前由大陆企业主导。
在十四五期间想要提升非化石能源的占比,将主要加大对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的产业布局。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十四五规划正在紧张编制中,将决定未来5年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走向。2013年至今,中国接力欧洲发展光伏产业,玻璃实现全面国产替代。另一方面,则是光伏行业拥有完整的、多样的、可见的成本降低路线图,此路线图为景气的下游需求进一步强有力的保障,光伏产业链的上游是晶体硅原料的采集和硅棒、硅锭、硅片的加工制造,产业链的中游是光伏电池和光伏电池组件的制造,目前晶硅电池分为单晶硅和多晶硅两种,产业链的下游是光伏电站系统的集成和运营。产业链由原材料硅料加工为硅片,进一步加工为电池片,然后加工为组件,最后组合为下游发电系统。光伏产业链各环节设备需求及单GW投资额:图表来源:捷佳伟招股书晶体硅原料硅料企业竞争格局比较稳定,10年前的老牌企业,至今仍榜上有名,国内硅料形成保利协鑫、新特、大全、通威四强局面。
硅片企业目前面临单晶替代的风险,存在多晶产能过剩,单晶产能不足的现象。2019年,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排名前10的公司中,排名前五的企业均来自中国,它们合计占据了全球一半的市场份额。
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光伏设备价格下降,光伏电站的标杆电价随之下降,度电补贴电价则维持在0.42元/KWh。2012年起海外硅片产能迅速衰减,目前国内产能占比90%以上。
目前形成保利协鑫,隆基,中环三家主导的格局,三家产能超过70GW。光伏太阳能电池在光伏产业链中,太阳能电池片的生产过程是将硅片生产为能够实现光电转换的太阳能电池片的过程,该生产过程对光伏下游应用端产品的性能、成本等关键指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下游装机需求持续向好,将拉动产业链价格全面上涨。与其他环节相比,电池片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前五企业产量合计占比37.9%,但仍同比提升8.4个百分点,2019年产量超2GW的企业有20家,占比为77.7%。目前硅料、硅片、电池片环节价格上涨,已对需求有所反应,组件环节价格也已基本触底持稳目前行业内各环节龙头扩产坚定,本轮洗牌过后,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
光伏玻璃光伏玻璃主要指超白压花钢化玻璃,是组件封装的必需品。IEA预测全球光伏发电在总发电量的占比将在2040年达到18.7%,而2018年全球范围内光伏发电渗透率仅为2.2%,2019年我国光伏发电渗透率提升至3.1%,光伏发电的市场空间广阔。
因玻璃行业成本差异体现在成品率、良品率等工艺上,而工艺和技术上的差异会通过龙头扩产逐步放大成产业壁垒。当前国内产能占全球产量70%组件环节目前投资成本在1-2亿/GW。
2019年,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排名前10的公司中,排名前五的企业均来自中国,它们合计占据了全球一半的市场份额。硅片大尺寸硅片能够在硅片、电池片、组件制造中摊薄制造成本,在组件封装环节降低玻璃、背板、EVA等辅材成本,在电站环节摊薄支架、桩基、汇流箱、直流电缆以及施工安装等成本。
晶科、晶澳和隆基在硅片、电池、组件3个环节率先完成了不同程度的一体化整合,抢得先发优势。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光伏设备价格下降,光伏电站的标杆电价随之下降,度电补贴电价则维持在0.42元/KWh。2012年起海外硅片产能迅速衰减,目前国内产能占比90%以上。在十四五期间想要提升非化石能源的占比,将主要加大对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的产业布局。
由于上游的硅片在2020年将出现产能大幅释放,价格或走低,电池片龙头企业的毛利率有望企稳。产业链由原材料硅料加工为硅片,进一步加工为电池片,然后加工为组件,最后组合为下游发电系统。
扩产规模最大的公司是通威股份,预计到年底电池片产能在30-40GW之间。从光伏产业全球竞争格局来看,龙头企业多来自于中国。
光伏发电系统光伏发电系统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集中式光伏发电系统,主要是在广阔地面上安装十几兆瓦以上的大型地面电站;二是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主要是在各种屋顶上安装的兆瓦级以下的光伏发电系统。预计到2050年光伏发电总装机规模达到5000GW,占全国总装机的59%。